(通讯员 高馨燚)2025年3月18日晚上19:00-20:30,由严磊副教授主讲的“社会认同对抑郁的影响及其理论解释”求实导师学术沙龙”在长江大学东校区11教201室举行,长江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部分本科生、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讲座中,严磊副教授结合其最新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社会认同与抑郁之间的复杂关系。他指出,社会认同作为个体与群体联结的重要纽带,总体上对抑郁具有积极影响,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认同程度、认同重要性、认同群体数量及认同变化。
此外,严磊副教授还从多个理论视角出发,对社会认同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他详细阐述了社会治理理论、抑郁的社会认同模型、身份转变的社会认同模型以及层次交互模型等理论框架,并指出群体身份在提供归属感、意义感和社会支持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有助于个体应对负面情绪。然而,他也提醒道,当群体身份面临污名化或规范冲突时,社会认同也可能成为心理健康的潜在威胁。严磊副教授特别提到,未来研究需深入探讨群体规范、身份兼容性等调节因素,并构建“能动-共生”模型以完善理论框架。
在互动环节,学生们纷纷举手提问,积极参与讨论。他们围绕“如何平衡多元身份认同”、“弱势群体心理健康干预”等热点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严磊副教授耐心倾听并逐一解答,他结合具体案例指出,增强非污名化群体的认同感和建立包容性社会支持网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次讲座不仅为师生们提供了前沿的学术视角,也为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师生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讲座为契机,更加积极地参与学术活动,努力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人文关怀素养。(审核 熊猛 编辑卢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