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蜜)2025年6月26日下午,长江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2024级研究生年级大会暨专硕实践动员会在文科大楼905举行。本次大会由我院教科研办主任卢小琴老师主讲,围绕2024级研究生上一学年的成长收获与反思、以及下一学期即将展开的专硕实习实践两大主题进行。学院2024级全体研究生共计105人参会。

卢老师指出,随着研一学年的结束,研究生们已从初入校园的知识接受者,逐步成长为积极参与学术探索与实践的研究者,成功实现了知识接受到学术入门、科研小白到实践参与者、身份焦虑到角色适应的三重跨越,其中不乏值得称道的成果。

回顾过去,部分同学在确立科研方向时仍面临挑战,存在选题未定、文献阅读“广而不深”或盲目跟风热点的现象。卢老师强调,科研方向应紧密结合个人兴趣、导师资源与学科发展趋势,切忌虚度光阴。同时,论文写作拖延、忽视学术规范等科研习惯问题亟待改善。她指出科研非“突击作业”,呼吁同学们从现在起培养定期复盘、高效管理时间等严谨习惯,为未来课题攻坚夯实基础。此外,科研压力下的身心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健康的体魄与心态是学术长跑的坚实保障。
展望研二,清晰的规划和坚定的行动成为破局关键。需与导师深度沟通,确定研究课题,完成开题报告并搭建研究框架;研二下学期则需全面推进实验或调研工作,着手撰写论文核心章节,并力争在顶级会议或期刊发表阶段性成果。在能力锻造方面,学术型研究生应着力强化理论深度,积极参与高水平学术会议,精进论文写作与答辩技巧;专业型研究生则需积极对接如中小学校等实习单位,提升技术转化能力,积累宝贵的行业经历经验。学院鼓励所有研究生在专注学术或专业能力提升的同时,积极拓展视野与能力边界,实现多元发展,以“一年之成”启“万里之航”,顺利完成课程、获取参会证明并实现论文发表等目标。

在2024级教育和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习实践动员大会上,卢老师着重强调了专业实习的重要意义:专业硕士的培养本就以实践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实习绝非课堂的简单延伸,而是一场“真刀真枪”的实战。它是检验专业能力的“试金石”、明晰职业方向的“指南针”、更是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角色转换的“过渡带”,其必须符合教育硕士和体育硕士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卢老师对即将踏上实习岗位的专业硕士生提出四点期望与建议:一是以“空杯心态”投入,放下“研究生”光环,做主动的“学习者”,虚心向实习单位的前辈请教,积累经验与人脉;二是以“责任意识”担当,从细节小事做起,做靠谱的“执行者”,用“能成事”的口碑赢得认可;三是以“问题导向”思考,带着专业视角观察工作流程和行业痛点,做创新的“探索者”,尝试提出改进建议;四是以“安全底线”自律,严格遵守校外实践安全须知,做理性的“实践者”。

新阶段,新征程。学院期待全体研究生正视挑战,科学规划,积极行动,在学术精进、能力提升与身心平衡中,书写研二学年的精彩篇章,为未来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审核 熊猛 编辑 卢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