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本课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为前提,以全面提高学生身体、心理素质,发展学生主动学习、自我锻炼及交际适应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团结协作、合作创新精神。结合高二年级女生的特点来组织安排教学。
【内容分析】
高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跳远基础,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蹲距式跳远的完整技术动作,但学生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个别差异明显。在助跑与起跳相结合和腾空技术上需进一步改进提高。
【设计亮点】
本课采用“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同时结合情境式教学,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课的开始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角色,进入课堂。
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以圈操作为准备活动,结合呼啦圈的功能,配合音乐节奏进行新颖的、创新性的、有韵律性的准备活动,给学生以新鲜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采用创设情境、提问的方法引入课的主题,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学习中思维、探究。通过教师一步步的引导、启发,学习改进跳远技术动作,让学生自己琢磨、小组讨论、探究了解跳远的用途、动作的组成,重点、难点、如何跳得更远。在具体练习中,学生采用自我评价,进行分层教学。练习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跳远练习分成四个步骤:1.借助跳板,做短距离助跑、踏跳、落地的练习,以提高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2.借助跳板和皮筋,进行腾空技术练习,在空中形成蹲距姿势。3.针对踏板不准的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起跳点,进行短中距离的蹲距式跳远完整技术练习。4.自己选择助跑距离,进行蹲距式跳远完整技术动作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进行练习。最后结合跳远课的内容,安排游戏形式的素质练习,安排了完整的跳远技术动作、跨跳步和蛙跳练习。这不仅使学的内容在实际中得到应用,而且跨跳步和蛙跳为进一步提高跳远技术打下了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
结束部分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跳兔子舞抢圈的娱乐游戏,庆祝胜利,使学生身心充分得到放松。
【自我反思】
本课设计合理,内容充实,而且很有新意地导入新课,教学组织有序,充分发挥出学生主体性、自主性的作用和教师辅助性作用。教案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通过情境式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合作、探索。学习过程中学生主体性得到了体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维,开动脑筋,互帮互学等学习形式运用不够。
【现场争鸣】
观点一:本课采用创设情境、提问诱导的方式导入新课,设计合理新颖,但提问时是否少一些技术性太强的问题,如“蹲距式跳远由哪几部分组成”之类,可向同学提问“他为什么跳得远”等问题,让同学观察思考,主动体会动作的关键。
观点二:是否可利用“火力加大”的形式,增加同学跳远的难度,提高技术,但要注意安全因素,技术含量是否可小些,只要调动同学的兴趣和跃跃欲试的激情,积极主动地投入练习,效果自然有了,最后来上一点优秀示范,画龙点睛就行了。
观点三:本课设计合理,内容充实,而且很有新意地导入新课,教学组织有序,充分发挥出学生主体性、自主性的作用和教师辅助性作用。观点四:本教案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通过情境式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合作、探索。学习过程中学生主体性得到了体现。
【现场引领】
本教案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采用了“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和新颖的情境式教学,充分地发挥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性,运用游戏等教学方式,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运动体验的乐趣,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通过设置相关的故事情节、场地器材和情感氛围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情趣,从而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发展学生体育兴趣。情境教学模式通过理解、尊重、参与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特点是通过情境设计使学生产生优势兴奋中心,获取最佳的注意力。情境教学用潜意识调节意识,用情感和审美调节意识。体育情境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情操得以陶冶。在本教案中,全面体现了学生的五大学习领域目标,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得以体现。但是,教学设计过于求全求大,目标不明确,在本教案的教学过程中,欠缺一些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运动过程和强度的标准把握不清,课程内容安排得太多太杂,不能很好地保证学生充分的专业运动练习。
【深化思考】
1.如何理解课程目标与教学过程中各具体操作目标的关系?
2.怎样理解新课标理念中的“运动机能学习”的价值和地位?
3.如何有效控制学生学习自主性,学生兴趣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协调性与一致
性?
跨栏跑教学
【设计意图】
以贯彻“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着眼学生身心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要求,以终身体育和主观体育观思想为主线,以认识规律、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和身心负荷规律为理论依据,通过引导、体验、设疑、答疑、验证和评价等探索式教学过程,达到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及合作进取精神的目的、使学生懂技术原理并主动尝试通过实践验证技术原理。从课堂设计到评价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关注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以及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努力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内容分析】
1.导入部分:教师简述课的目标一多媒体播放相关的专项辅助图像或图片。
2.实践活动
(1)学生分组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多以游戏比赛的形式,由教师提供多种热身活动器材),结合音乐进行。教师巡回指导,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身体各部分得到充分的活动。
(2)结合录像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让学生模仿体验跨越障碍物。
(3)学习跨栏跑的过栏技术。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专项辅助图像,结合图像进行辅助性技术练习,通过自动分组、梯次教学、自测自评、小组讨论互评、学生反馈等方法,使学生练习有目标,体现了学生的能力,自己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教师掌握学生情况,以利于教学相长。
(4)检验学习成果,各组之间进行看谁的动作优美、技术动作合理、栏间节奏好的比赛,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团结协作、勇敢顽强的思想品质以及良好的体育竞争意识,提高终身体育的能力。
3.身心调整:在优美欢快的音乐伴奏下,与教师一同做放松活动,组内进行自评、互评,提高学生自评、互评能力,最后教师小结。
【设计亮点】
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认识规律为主线采用诱导式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原理的渗透。
1.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力求改进跨栏跑教材的传统教学方法,以情境教学为突破口,强调教学的趣味性、情境性、多样性、娱乐性和竞争性。采用观察学习、发现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示范讲解、竞争互评法等教学方法,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采用启发式、讨论互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带着新奇感了解跨栏运动,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明确知识和技术原理。
2.在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奔跑、跑跳结合等技能,了解跨栏跑的由来,并对跨栏跑运动技术原理产生兴趣,继而进行实践学习。
3.教学组织上以“活泼娱乐、自主尝试”为主题,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和教师及时引导相结合,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与互动,配合多媒体进行教学,优化教学环境。
【自我反思】
跨栏跑技术教学是一项很难的内容,在本课中,教师把它作为一项障碍跑练习的教学符合新课标下新的理念。教材教学层次分明,适合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可接受性。在课中运用了比较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增强了课的直观性。课的组织活动中加了自主的热身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整堂课中融入了音乐,效果较好。
但在构思本课时只想到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兴趣,学生有畏难情绪,没有积极主动的意识。应选择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使学生敢于面对困难,挑战自我。
【现场争鸣】
观点一:跨栏跑设计理论性较强,课的设计有指导思想,有理论依据,有教学过程。
观点二:在课中运用了比较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增强了课的直观性。课的组织活动中加了自主的热身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整堂课中融入了音乐,效果较好。
观点三:跨栏跑技术教学是一项很难的内容,在本课中,教师把它作为一项障碍跑练习的教学符合新课标下新的理念。
观点四:教材教学层次分明,适合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可接受性。
【现场引领】
这份案例突出的特点就是教学情境的创新。在体育教学中,改变了旧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先进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性地创设教学情境,易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改革陈旧的教材内容,把一项枯燥无味的竞技教材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运动技能水平,而且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应有的自主性,通过自动分组、自测自评、小组讨论互评等,把教师的“教”变成学生的“学”。
该教案一改过去的那种千人一面的、统一的由教师进行评价的模式,强调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培养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即时评价,便于学生掌握运动技术以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该案例从课堂设计到评价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关注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以及兴趣爱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深化思考】
1.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怎样理解运动项目的技术规范?
2.在体育教学中是目标决定内容还是内容决定目标?
3.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区别对待,注意以现有的内容达到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原地侧向推铅球基本技术教学
【设计意图】
以“健康第一”为宗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自主创新学习;关注差异,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
【内容分析】
掌握原地侧向推铅球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培养安全锻炼意识:发展速度、耐力、灵敏等运动素质和肌肉力量、肌肉耐力等健康素质;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不怕脏、不怕累、主动参与的运动态度,增强自尊和自信。
【设计亮点】
推铅球作为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手段和学校体育的测试项目,一直受到普遍关注。但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学生参与不积极等因素,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针对教材和学生情况,依据课程水平四的要求,围绕五个学习领域,紧扣三个目标进行案例的设计。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让学生在自我的运动参与和创新中,体验运动和创造的乐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自我反思】
1.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过程顺利实现
本案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投掷创新体验,来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本案例主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经验设计投掷方式,并以“保龄球”集体竞赛游戏为载体,让学生在享受投掷乐趣之余,体验集体合作获取成功的喜悦心情,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2.淡化投掷教学的竞技性色彩,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是通过运动参与的形式得以实现的。本案例淡化投掷技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进行创新体验与练习,既提高了投掷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投掷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3.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本案例中,老师始终是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课堂,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整堂课的各项投掷体验活动中。师生间没有隔阂,平等的对话呈现了一种民主氛围,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均得到充分的体现。
4.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以致用得以有效实现投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技能。本案例让学生提出一个投掷目的,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基础,设计相应的投掷练习方法,促进其在生活实践中投掷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5.开心愉悦的学习情境下,更要注意运动安全教育教学形式越是强调自主则越容易出现松散,这必将增加课堂教学的不安全因素。如在进行投远、投准及保龄球练习时,一定要求各组学生在将投掷物全部投完后,才可以将本组的投掷物取回,以避免发生危险。
【现场争鸣】
观点一:本节课设计思路新颖,设计者以游戏的形式对投掷的教学进行了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观点二:本节课的设计虽然注重了“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但就如何掌握原地侧向推铅球的技术要领讲解及练习比重均偏小,使得一部分学生没有完全掌握这项技能。建议增强练习比重。
观点三:教材内容选择不尊重学生的需要,推铅球是典型的竞技运动项目,有一定的锻炼价值。但用它来做教学内容,一是枯燥无味,很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二是很难对学生以后生活锻炼产生有什么意义,试想有谁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利用铅球去强力健体?所以教材内容选择推铅球不是尊重学生的具体体现。
观点四:本课设计思路新颖,设计者以游戏的形式对投掷的教学进行了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现场引领】
教学内容是“推铅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围绕“推铅球”来进行技能教学,让学生掌握推铅球技术,尽管很难掌握,但也不能用“投掷”、
“抛”、“玩”来取代“推铅球”。而“投”、“抛”、“推”完全不是一回事,技术要领差别很大,单纯的“玩”(力量练习)不是真正的体育教学,更不能使高中教学儿童化,到最后没有突出教学重点,学生也就不可能学习掌握运动技能。因此,体育教学就应该以技能教学为载体,促进学生运动水平的发展和提高,进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深化思考】
学生在学习中要成为真正的主体,就必须有一定的自主空间,也必须有学习目标,没有自主空间,就不能成为真的主体,没有学习目标,自立就没有意义。自立,是为了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不等于自流。自主是有任务的,在教师指导帮助下完成的。
因此,我们在体有技能中,第一、要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空间里创新学习;第二,要给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在这个空间里达到创新学习的自我完善、促进发展的目的。